OneHeart
124期大學線
本土派崛起 激進泛民如何應對?
2016 年 04 月 13 日 11:59:56
編輯│茅淑怡 記者│陳雅琪 馮一芯 攝影│陳雅琪 馮一芯 利天諾
早前立法會新界東補選,七人爭奪一席,本土民主前線梁天琦由一個寂寂無聞的大學生,經過不足一個月的宣傳期,期間經歷旺角騷亂,最後竟一舉取下六萬多票,得票率逾一成五,以第三高票落敗,成績斐然。
本土派異軍突起,傳統泛民備受壓力,激進民主派更是首當其衝。同樣走本土和激進路線的政黨──社民連、人民力量和新民主同盟,上屆在新界東選區各取一席,面對本土浪潮,他們如何看這股第三勢力,於九月立法會選舉又有何策略守住議席?
長毛:堅持非暴力抗爭從未改變
自2004年起,社民連梁國雄(綽號長毛)連續三屆當選新界東立法會議員,更於2012年選舉成為該區「票王」。有分析指,本民前梁天琦與長毛的作風同樣激進,票源重疊,長毛原來的支持者或流向本土派。長毛接受本刊訪問時說,他同意有此可能,但不太擔心,認為「選民投票,你不能控制。透過平常的論述、抗爭,以至立法會內的表現,選民會分辨是否值得投票給我。」
他又指,若梁天琦於九月參選,自己無任何針對性對策或吸納年輕票源的方法,最重要是向選民釐清社民連的理念:「我們沒有引入本土概念作為主要策略,我們主要是爭取民主普選、基層抗爭、公平分配社會資源及財富。」
年初的旺角騷亂和立法會補選令本土派聲名鵲起,長毛認為本土概念太大且零散,實行起來非常雜亂:「由香港人優先到(香港)獨立都是叫本土派」。長毛又說,有些本土派主張香港要脫離中國,反水貨客等行動及其他關注議題均與中國切割,惟與內地無關連的本土議題則無太多表態。長毛認為,此舉未能切實應對香港當下所面對的全部議題,譬如有本土派在全民退保政策上只強調大陸人不可享有,欠缺更全面的態度和立場。
長毛質疑本土派的港獨建國理念:「建國的基礎是什麼呢?到底香港是民族,還是住民自決。如果是住民自決,可能是聯邦制也可以的。所以香港如果要獨立需要處理一些問題,例如香港的文化、種族、宗教,所謂的獨特性。」長毛亦指,本民前的口號「光復香港,時代革命」意思含糊:「他是不是認為香港曾經是一個獨立國家?曾經擁有民主?……所以光復香港是沒有意思的。」長毛認為若爭取的是高度自治,則香港與中國的前途互相影響,民主運動要與內地結合。
長毛認為,佔領運動結束至今,民主派都未有檢討運動失敗原因,部分人認為「運動有錯,但不是我(錯)」。他認為,爭取民主的力量不能團結一致,民主運動出現碎片化,而本民前的出現,正正給予選民一個希望:「因為梁天琦問了一個人人都應該問的問題:(民眾運動)再搞下去會好像以前那樣,不行了,要調整了。但他問了這個問題,不代表就會有答案。」
長毛堪稱激進路線的先驅,多年來在議會內外抗爭,更屢次被捕坐牢。但旺角騷亂之後,有人稱「昔日長毛已死」,指他「和理非」,不再激進。長毛認為,自己在議會抗爭上已算是激進,目前最大問題是議會抗爭未能激起市民更廣泛的支持,質疑梁天琦若進入議會,還能如何更激進。他亦強調,自己堅持非暴力抗爭的想法從未改變,不主張用武力與警察衝突,因為做法不能感召更多人參與運動:「現實是對方(警察)的暴力比我們強大一百倍以上」,即使再多一次「以武制暴」,也只會令更多人被捕。
陳志全:選民或「換血」
梁天琦強調本土派以港人利益為先,他曾於電台節目指,社民連及人民力量都不是本土派,因他們仍認同「中華」、「中國人」身份。可是,新界東立法會議員、人民力量陳志全(綽號慢必)表示「人力」也十分本土,不同於早期民主派關心中國民主的觀念,人力把焦點集中在香港,一直堅持香港人為主導的本土政策,例如支持實行限奶令、徵收入境稅和處理水貨客等議題。
陳志全指,自己的抗爭手法不會因梁天琦出現而變得更激進。議會抗爭不是個人英雄主義的單打獨鬥,以反高鐵為例,全部非建制派合作才會達到最大成效,更指議會內的抗爭要與議會外的群眾運動互相結合。他認為,現時勇武路線在議會內難有成效:「最大作用只是令議會停會、轉房」,現在議會外也不存在有計劃性的常規武力抗爭行動,人民與警察的不對等武力導致難形成常規運動。他又指,若宣揚武力抗爭路線,政黨或有關團體應承擔領導責任,若指旺角騷亂是參與群眾的個人選擇,這是不負責任的做法。
有分析指,本土派冒起,上屆憑激進路線勝出的陳志全首當其衝。陳志全稱:「不用擔心,都是盡力做。」他解釋,新界東選區一直以議席多、名單多著稱,競爭激烈。他強調不會改變,自己的選民到今年可能「換咗血」,他原本的支持者可能會流向本土派,不過溫和泛民支持者亦可能轉向他。陳志全自信地笑著說,過去四年自己在立法會所做的工作,例如「反網絡廿三條」、「反高鐵撥款」,大家都有目共睹:「過了這四年,我就不是純粹依靠賣理念,或者賣人民力量的招牌得到選票,這次我真是會賣業績。」
新同盟:眼望超區 寸土必爭
上屆立法會選舉,新民主同盟參選人范國威在新界東當選議員中得票最低,可謂險勝。日前,前立會議員鄭家富已明確表示放棄參選今年新界東選舉,料有助減輕范國威或陳志全競選壓力,但新同盟仍需面臨本土派崛起後的激烈競爭。
新同盟有意競選超級區議會,現正諮詢民意,惟做法惹來批評,指當初新同盟創黨成員退出民主黨,正因為不滿意超區的方案,現在有意競選超區是「自打嘴巴」。新同盟成員、大埔區區議員關永業認為不能墨守成規,在九月立法會選舉要「寸土必爭」,期望派人出選超區可製造「風車效應」,引起社會關注,帶動選情,目前未作最終決定,但強調與新界東競爭激烈無關。
本土派興起前,新同盟一直以「務實本土派」自居。關永業指,新同盟的本土理念是堅持港人優先,自2012年起一直推動反國教、反水貨客、反雙非孕婦等議題,強調「議題實質扣連到市民的生活」,希望務實解決中港矛盾。他又指,反觀部分主張港獨的政黨,停留在香港市民未必關心的理念層面,並未提出實際政策,只是「務虛」的本土派。他重申,香港是中國的一部分,但捍衛香港人的權益、高度自治,未必與港獨建國掛鉤。
抗爭手法上,關永業認為如果可用拉布作為抗爭手法,議會內無須使用過分暴力。但隨著更多香港市民接受暴力抗爭,他指新同盟使用抗爭手法的尺度,在不傷害無辜的底線下,會因為政治變動和市民接受程度而調整。他說:「我們也希望市民的標準可以再放鬆一點,讓我們做得更多。」
梁天琦:出選未定 等待時機
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表示,當前希望先完成學業,尚未決定是否在新界東參選,但強調不存在選票由哪裡流向哪裡,一切由人民決定。
梁天琦樂見有政黨打出本土旗號,因照顧本土需求才是常態,他反問:「世界上哪個政府不是照顧本土的需求?」他不認同「光復行動」是針對屬弱勢群體的水貨客,因為走私水貨是犯法行為,但政府視若無睹。雖然外界指,暴力抗爭路線或不能持續,但他認為,從光復運動到旺角騷亂都可證明:「只要你的理念論述得好,願意與群眾共同進退,群眾自然會支持你。」他又說,雖然有批評指本民前於旺角騷亂中未有負上帶領行動的責任,但本民前主張由下而上的動員方式,行動由群眾自發,「領導是違背我們的主張」。
梁天琦說,本民前在旺角騷亂中有20多位成員被捕,目前受到重創,下一步工作是支援被起訴的抗爭者,長遠也會豐富自身的論述,在諸多議題上表達明確的立場和取態,但澄清本民前的政治目標是香港獨立建國,但具體手法上是香港自治、成立邦聯,還是民主自決則尚未有定論。
「雷動計劃」難行 激進泛民「受夾」
佔領行動發起人戴耀廷提出「雷動計劃」,主張依靠非建制派各政黨協調,希望在今年立法會選舉中得到35席。關永業不贊成此計劃,認為其剝奪了市民選擇的權利,且執行困難。而人力陳志全認為,理念相近、可以相讓的政黨之間才會有協作空間,若不同政黨各不相讓,則「雷動計劃」難以實行。據了解,人力、社民連正進行協調,新東仍將維持長毛、陳志全出戰。
香港教育學院亞洲及政策研究學系助理教授方志恒指,雖然較難預測九月立法會選舉的結果,但預計本土獨立派,有可能取一至兩成選票,每區得一席位。反觀,激進泛民的支持者原本是較躁動的一群,流失率相對較高,若激進泛民仍強調非暴力抗爭,將難以釐清自身與溫和泛民的分別,導致支持者流失。方志恒更指出,因為堅持左翼思想、世界主義的社民連壓力最大:「這是在本土浪潮底下,左膠的困局」。

社民連長毛認為,香港民主運動不可與中國的民主運動分離。(馮一芯攝攝)

新民主同盟關永業,希望該黨在立法會中取得三席。(馮一芯攝)

香港政治學者方志恒寄語,本土意識是香港最後的防線,當長遠無法改變時,只能靠本土意識捍衛香港。(馮一芯攝)